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装饰器的知识点,内容非常干,全程高能,认真吸收看完,一定会对装饰器有更深的理解。

10年积累的成都网站建设、网站建设经验,可以快速应对客户对网站的新想法和需求。提供各种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。让选择我们的客户得到更好、更有力的网络服务。我虽然不认识你,你也不认识我。但先制作网站后付款的网站建设流程,更有平顺免费网站建设让你可以放心的选择与我们合作。
Hello,装饰器
装饰器本质上是一个Python函数,它可以让其他函数在不需要做任何代码变动的前提下增加额外功能,装饰器的返回值也是一个函数对象。
它经常用于有切面需求的场景,比如:插入日志、性能测试、事务处理、缓存、权限校验等场景。
装饰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绝佳设计,有了装饰器,我们就可以抽离出大量与函数功能本身无关的雷同代码并继续重用。
装饰器的使用方法很固定
就像下面这样子
- # 定义装饰器
 - def decorator(func):
 - def wrapper(*args, **kw):
 - return func()
 - return wrapper
 - # 定义业务函数并进行装饰
 - @decorator
 - def function():
 - print("hello, decorator")
 
实际上,装饰器并不是编码必须性,意思就是说,你不使用装饰器完全可以,它的出现,应该是使我们的代码
更加优雅,代码结构更加清晰
将实现特定的功能代码封装成装饰器,提高代码复用率,增强代码可读性
接下来,我将以实例讲解,如何编写出各种简单及复杂的装饰器。
第一种:普通装饰器
首先咱来写一个最普通的装饰器,它实现的功能是:
- # 这是装饰器函数,参数 func 是被装饰的函数
 - def logger(func):
 - def wrapper(*args, **kw):
 - print('我准备开始执行:{} 函数了:'.format(func.__name__))
 - # 真正执行的是这行。
 - func(*args, **kw)
 - print('主人,我执行完啦。')
 - return wrapper
 
假如,我的业务函数是,计算两个数之和。写好后,直接给它带上帽子。
- @logger
 - def add(x, y):
 - print('{} + {} = {}'.format(x, y, x+y))
 
然后执行一下 add 函数。
- add(200, 50)
 
来看看输出了什么?
- 我准备开始执行:add 函数了:
 - 200 + 50 = 250
 - 我执行完啦。
 
第二种:带参数的函数装饰器
通过上面两个简单的入门示例,你应该能体会到装饰器的工作原理了。
不过,装饰器的用法还远不止如此,深究下去,还大有文章。今天就一起来把这个知识点学透。
回过头去看看上面的例子,装饰器是不能接收参数的。其用法,只能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场景。不传参的装饰器,只能对被装饰函数,执行固定逻辑。
装饰器本身是一个函数,做为一个函数,如果不能传参,那这个函数的功能就会很受限,只能执行固定的逻辑。这意味着,如果装饰器的逻辑代码的执行需要根据不同场景进行调整,若不能传参的话,我们就要写两个装饰器,这显然是不合理的。
比如我们要实现一个可以定时发送邮件的任务(一分钟发送一封),定时进行时间同步的任务(一天同步一次),就可以自己实现一个 periodic_task (定时任务)的装饰器,这个装饰器可以接收一个时间间隔的参数,间隔多长时间执行一次任务。
可以这样像下面这样写,由于这个功能代码比较复杂,不利于学习,这里就不贴了。
- @periodic_task(spacing=60)
 - def send_mail():
 - pass
 - @periodic_task(spacing=86400)
 - def ntp()
 - pass
 
那我们来自己创造一个伪场景,可以在装饰器里传入一个参数,指明国籍,并在函数执行前,用自己国家的母语打一个招呼。
- # 小明,中国人
 - @say_hello("china")
 - def xiaoming():
 - pass
 - # jack,美国人
 - @say_hello("america")
 - def jack():
 - pass
 
那我们如果实现这个装饰器,让其可以实现 传参 呢?
会比较复杂,需要两层嵌套。
- def say_hello(contry):
 - def wrapper(func):
 - def deco(*args, **kwargs):
 - if contry == "china":
 - print("你好!")
 - elif contry == "america":
 - print('hello.')
 - else:
 - return
 - # 真正执行函数的地方
 - func(*args, **kwargs)
 - return deco
 - return wrapper
 
来执行一下
- xiaoming()
 - print("------------")
 - jack()
 
看看输出结果。
- 你好!
 - ------------
 - hello.
 
第三种:不带参数的类装饰器
以上都是基于函数实现的装饰器,在阅读别人代码时,还可以时常发现还有基于类实现的装饰器。
基于类装饰器的实现,必须实现 __call__ 和 __init__两个内置函数。
__init__ :接收被装饰函数
__call__ :实现装饰逻辑。
还是以日志打印这个简单的例子为例
- class logger(object):
 - def __init__(self, func):
 - self.func = func
 - def __call__(self, *args, **kwargs):
 - print("[INFO]: the function {func}() is running..."\
 - .format(func=self.func.__name__))
 - return self.func(*args, **kwargs)
 - @logger
 - def say(something):
 - print("say {}!".format(something))
 - say("hello")
 
执行一下,看看输出
- [INFO]: the function say() is running...
 - say hello!
 
第四种:带参数的类装饰器
上面不带参数的例子,你发现没有,只能打印INFO级别的日志,正常情况下,我们还需要打印DEBUG WARNING等级别的日志。这就需要给类装饰器传入参数,给这个函数指定级别了。
带参数和不带参数的类装饰器有很大的不同。
__init__ :不再接收被装饰函数,而是接收传入参数。
__call__ :接收被装饰函数,实现装饰逻辑。
- class logger(object):
 - def __init__(self, level='INFO'):
 - self.level = level
 - def __call__(self, func): # 接受函数
 - def wrapper(*args, **kwargs):
 - print("[{level}]: the function {func}() is running..."\
 - .format(level=self.level, func=func.__name__))
 - func(*args, **kwargs)
 - return wrapper #返回函数
 - @logger(level='WARNING')
 - def say(something):
 - print("say {}!".format(something))
 - say("hello")
 
我们指定WARNING级别,运行一下,来看看输出。
- [WARNING]: the function say() is running...
 - say hello!
 
第五种:使用偏函数与类实现装饰器
绝大多数装饰器都是基于函数和闭包实现的,但这并非制造装饰器的唯一方式。
事实上,Python 对某个对象是否能通过装饰器( @decorator)形式使用只有一个要求:decorator 必须是一个“可被调用(callable)的对象。
对于这个 callable 对象,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函数了。
除函数之外,类也可以是 callable 对象,只要实现了__call__ 函数(上面几个例子已经接触过了)。
还有容易被人忽略的偏函数其实也是 callable 对象。
接下来就来说说,如何使用 类和偏函数结合实现一个与众不同的装饰器。
如下所示,DelayFunc 是一个实现了 __call__ 的类,delay 返回一个偏函数,在这里 delay 就可以做为一个装饰器。(以下代码摘自 Python工匠:使用装饰器的小技巧)
- import time
 - import functools
 - class DelayFunc:
 - def __init__(self, duration, func):
 - self.duration = duration
 - self.func = func
 - def __call__(self, *args, **kwargs):
 - print(f'Wait for {self.duration} seconds...')
 - time.sleep(self.duration)
 - return self.func(*args, **kwargs)
 - def eager_call(self, *args, **kwargs):
 - print('Call without delay')
 - return self.func(*args, **kwargs)
 - def delay(duration):
 - """
 - 装饰器:推迟某个函数的执行。
 - 同时提供 .eager_call 方法立即执行
 - """
 - # 此处为了避免定义额外函数,
 - # 直接使用 functools.partial 帮助构造 DelayFunc 实例
 - return functools.partial(DelayFunc, duration)
 
我们的业务函数很简单,就是相加
- @delay(duration=2)
 - def add(a, b):
 - return a+b
 
来看一下执行过程
- >>> add # 可见 add 变成了 Delay 的实例
 - <__main__.DelayFunc object at 0x107bd0be0>
 - >>>
 - >>> add(3,5) # 直接调用实例,进入 __call__
 - Wait for 2 seconds...
 - 8
 - >>>
 - >>> add.func # 实现实例方法
 
第六种:能装饰类的装饰器
用 Python 写单例模式的时候,常用的有三种写法。其中一种,是用装饰器来实现的。
以下便是我自己写的装饰器版的单例写法。
- instances = {}
 - def singleton(cls):
 - def get_instance(*args, **kw):
 - cls_name = cls.__name__
 - print('===== 1 ====')
 - if not cls_name in instances:
 - print('===== 2 ====')
 - instance = cls(*args, **kw)
 - instances[cls_name] = instance
 - return instances[cls_name]
 - return get_instance
 - @singleton
 - class User:
 - _instance = None
 - def __init__(self, name):
 - print('===== 3 ====')
 - self.name = name
 
可以看到我们用singleton 这个装饰函数来装饰 User 这个类。装饰器用在类上,并不是很常见,但只要熟悉装饰器的实现过程,就不难以实现对类的装饰。在上面这个例子中,装饰器就只是实现对类实例的生成的控制而已。
其实例化的过程,你可以参考我这里的调试过程,加以理解。
                网站题目:恶补了Python装饰器的六种写法,你随便问~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网站链接:http://www.csdahua.cn/qtweb/news1/227901.html
            
网站建设、网络推广公司-快上网,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,网络营销seo公司;服务项目有等
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用户投稿、用户转载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电话:028-86922220;邮箱:631063699@qq.com。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: 快上网